巴什科爾的一天
發(fā)布日期: 2007-12-19 作者: 周小康 瀏覽數(shù):985
實際上,我們早已知道,位于昆侖山北坡的巴什科爾是一處極具挑戰(zhàn)的地方,惡劣的地形、氣候條件將是對我們體能和意志的考驗。然而,極具誘惑的化探異常終將把我們帶到了這里。
這一天是在一個晴朗的早晨開始的,太陽隱藏在東邊的群山之中,淡淡的彎月懸掛藍天。吃過早餐,我們從臨時駐地出發(fā),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河谷向巴什科爾行軍。我們一行十四人,包括物探人員和地質(zhì)人員,還有一個向?qū)?,攜帶著物探儀器。河谷的水不大,河灘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礫石。河谷兩側(cè)懸崖峭壁,越往前走河谷越窄。有數(shù)處地段寬僅兩米,河水中散布著數(shù)個不大不小的石頭。我們就依次在石頭上跳躍而過,有好幾個同事滑于水中,雙腳盡濕。
坎坷的道路使我們行進的速度很慢,到達巴什科爾溝口時,已是上午十一點鐘。
溝口一道高約四米的陡壁擋住了去路,我們便沿著溝口右側(cè)一條小路攀爬而至山梁。
在山梁之上,極目而望,滿目蒼翠,昆侖山特有的低矮翠柏在溝的兩側(cè)連綴成林。不遠處,凌空懸于峭壁之上的那株有如黃山迎客松的情態(tài)。
迂回于溝底,溝谷狹窄,溝內(nèi)涓涓細流。前行不到百米,一線水流似從天而降,崖壁光滑似鏡,高約五米。細看那右側(cè)峭壁之上,似可攀:凹凸不平的壁面有落腳之處;生長的叢叢翠柏是援手之物。我們便如攀巖運動員,一一攀爬而上,相互不時地提醒,小心,小心,再小心。而一個胖同事在一片勸阻聲中卻依然要一試身手。我們緊盯著他的每一個動作,當他氣喘噓噓坐定之時,我們懸著的心也隨之而落。
當我們聽向?qū)дf前面不遠處還有兩道這樣的陡坎,放松的心情又隨之一緊。
連續(xù)艱難地越過這兩道陡坎之后,已是上氣不接下氣,只有喘氣的份了。
溝谷坡陡,巨石滿布,堆疊成階,前進的道路愈加艱辛。
汗水早已浸濕了衣服,汗磧布滿臉龐。我脫下草帽,用衣袖湝湝滿頭的汗水,抬頭看見右側(cè)陡坡之上幾頭白色的山羊在簇簇翠柏間緩緩移動。突然間,幾塊石頭從它們的腳下滾落下來,帶給我們一片驚慌。
爬至溝垴處,陡坎一個連著一個,皆為險峻之處,或可攀爬,或可沿羊腸小道繞行。
當爬上第四道陡崖時,已備感疲憊,癱坐于地。而坐之處卻是鐵礦露頭,欣喜之情油然而生。其時已下午二點半。
此時烏云四合,雪或雨隨時可能飄下。
大家在陡崖之上草草充填漉漉饑腸后,便迅速行動起來開展工作。不久,天空灑下幾滴雨后便云開霧散,我們又開始經(jīng)受陽光的磨練。
俗話說道,“上山容易下山難”。而此溝上下八道陡坎,八道難關(guān),返回的路程注定是艱險的,卻也是有驚無險,安然而下。
在返回途中遇到一頭摔死的山羊,身上尚有一絲熱氣。有人說把它帶回去,還可以飽餐一頓,但沒有人去響應(yīng)。我知道大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,空手尚且不易,更何況還有不少的巖礦樣品及物探儀器。美味的誘惑終是不抵現(xiàn)實的身心疲憊。
當我們抵達駐地時,已是晚上十點半。
回想一天的經(jīng)歷,有些許后怕。但我確信,沒有付出,哪里來的收獲。在這里,要尋找深臧于昆侖山中的礦藏,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加倍的付出就是其前提條件。
我也知道有這樣一句話——“風景總在最險處”。
這一天是在一個晴朗的早晨開始的,太陽隱藏在東邊的群山之中,淡淡的彎月懸掛藍天。吃過早餐,我們從臨時駐地出發(fā),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河谷向巴什科爾行軍。我們一行十四人,包括物探人員和地質(zhì)人員,還有一個向?qū)?,攜帶著物探儀器。河谷的水不大,河灘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礫石。河谷兩側(cè)懸崖峭壁,越往前走河谷越窄。有數(shù)處地段寬僅兩米,河水中散布著數(shù)個不大不小的石頭。我們就依次在石頭上跳躍而過,有好幾個同事滑于水中,雙腳盡濕。
坎坷的道路使我們行進的速度很慢,到達巴什科爾溝口時,已是上午十一點鐘。
溝口一道高約四米的陡壁擋住了去路,我們便沿著溝口右側(cè)一條小路攀爬而至山梁。
在山梁之上,極目而望,滿目蒼翠,昆侖山特有的低矮翠柏在溝的兩側(cè)連綴成林。不遠處,凌空懸于峭壁之上的那株有如黃山迎客松的情態(tài)。
迂回于溝底,溝谷狹窄,溝內(nèi)涓涓細流。前行不到百米,一線水流似從天而降,崖壁光滑似鏡,高約五米。細看那右側(cè)峭壁之上,似可攀:凹凸不平的壁面有落腳之處;生長的叢叢翠柏是援手之物。我們便如攀巖運動員,一一攀爬而上,相互不時地提醒,小心,小心,再小心。而一個胖同事在一片勸阻聲中卻依然要一試身手。我們緊盯著他的每一個動作,當他氣喘噓噓坐定之時,我們懸著的心也隨之而落。
當我們聽向?qū)дf前面不遠處還有兩道這樣的陡坎,放松的心情又隨之一緊。
連續(xù)艱難地越過這兩道陡坎之后,已是上氣不接下氣,只有喘氣的份了。
溝谷坡陡,巨石滿布,堆疊成階,前進的道路愈加艱辛。
汗水早已浸濕了衣服,汗磧布滿臉龐。我脫下草帽,用衣袖湝湝滿頭的汗水,抬頭看見右側(cè)陡坡之上幾頭白色的山羊在簇簇翠柏間緩緩移動。突然間,幾塊石頭從它們的腳下滾落下來,帶給我們一片驚慌。
爬至溝垴處,陡坎一個連著一個,皆為險峻之處,或可攀爬,或可沿羊腸小道繞行。
當爬上第四道陡崖時,已備感疲憊,癱坐于地。而坐之處卻是鐵礦露頭,欣喜之情油然而生。其時已下午二點半。
此時烏云四合,雪或雨隨時可能飄下。
大家在陡崖之上草草充填漉漉饑腸后,便迅速行動起來開展工作。不久,天空灑下幾滴雨后便云開霧散,我們又開始經(jīng)受陽光的磨練。
俗話說道,“上山容易下山難”。而此溝上下八道陡坎,八道難關(guān),返回的路程注定是艱險的,卻也是有驚無險,安然而下。
在返回途中遇到一頭摔死的山羊,身上尚有一絲熱氣。有人說把它帶回去,還可以飽餐一頓,但沒有人去響應(yīng)。我知道大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也,空手尚且不易,更何況還有不少的巖礦樣品及物探儀器。美味的誘惑終是不抵現(xiàn)實的身心疲憊。
當我們抵達駐地時,已是晚上十點半。
回想一天的經(jīng)歷,有些許后怕。但我確信,沒有付出,哪里來的收獲。在這里,要尋找深臧于昆侖山中的礦藏,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加倍的付出就是其前提條件。
我也知道有這樣一句話——“風景總在最險處”。